旧网站 English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科技动态 → 正文

阅读新闻

我校61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立项

    [日期:2023-05-29]

近日,自治区科技厅公布了202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今年全校共申报内蒙古自然基金项目112项,获得立项资助61项,总经费554万元,立项率达到54.5%,获批经费较去年增长26.5%。其中,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17项、青年基金项目12项、联合基金28项。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自治区高校基础研究能力和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各高校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工作的重要基础。我校将持续坚持“夯实基础研究,发展特色研究,推进交叉研究”的工作方略,着力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助力自治区科技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新型“绿氢”材料金属硼化物薄膜材料的产氢机理及应用基础研究 》,项目负责人:包黎红



简介:包黎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内蒙古师范大学“雄鹰计划”在编六级岗,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第一层次、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骨干人才。长期从事纳米金属硼化物物理化学性能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内蒙古自然基金1项,内蒙古师范大学重点培育项目1项。发表中科院一区、二区等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期刊的学术论文35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1项;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一),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成果一等奖 2 次、三等奖1次,内蒙古师范大学首届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






重点项目一《基于狄拉克半金属异质结构的新型低功耗高性能器件设计及物理性质研究》 项目负责人:宫箭




 



项目简介:项目依托内蒙古自治区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开展,立足器件物理研究,一方面开展材料和器件设计的协同优化,通过构建具有混合维度的3D/2D、2D/2D狄拉克半金属/二维半导体异质结,优化电极与沟道界面的接触设计,削弱界面费米能级钉扎效应,实现具有低肖特基势垒和接触电阻的高性能器件。另一方面,研究界面相互作用、应变、原子缺陷和掺杂等因素对狄拉克半金属材料能量色散关系和界面电荷转移机制的调控作用,设计狄拉克冷源场效应晶体管,实现单个器件性能提升的同时降低功耗。项目的实施将为开发设计后摩尔时代超低能耗和超高密度信息处理的电学器件提供理论支撑,有助于推动自治区“科技兴蒙”行动和国家半导体器件重大战略协同发展。







 

重点项目二《黄河流域内蒙段植被-水文过程互馈作用机制及双向耦合模型研究》 项目负责人:王勇





 



项目简介:黄河流域内蒙段水资源不足、植被恢复重建布局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匹配的矛盾十分突出,植被动态与水文过程互馈作用机制和定量化计算是解决这些矛盾的重大关键性理论基础。本项目拟从流域不同尺度水文要素与植被特征参数数据集构建、各要素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影响机制、植被耗水过程机制及水分生产函数、不同尺度植被-生态水文双向耦合模型构建与模拟等方面开展研究。厘清区域植被-水文过程时空耦合机理,为高精度定量计算植被-水文要素间双向互馈作用提供新方法,为区域植被合理布局、水资源科学精细配置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撑。






 

重点项目《基于无穷维哈密顿系统及其算法的蒙古文智能信息处理模型与算法研究》,项目负责人:白双成





项目简介:基于团队在无穷维哈密顿系统及其算法应用方面的突破性研究基础、蒙古文自然语言处理符号计算领域多年深入研究与知识库积累、深度学习方面的多领域创新研究与应用,以蒙古文字母及词结构的阴阳平衡的特殊性和哈密顿系统的稳定性为抓手,重点探索将哈密顿泛函数和辛算法引入深度学习和语言建模算法,研究基于无穷维哈密顿的深度学习全新方法,拟解决困扰深度学习领域的不稳定性问题。同时,以蒙古文不同颗粒度为单位的超大词库生成网络图的深度学习图结构迁移为案例,探索深度学习可解释性问题。深度学习的稳定性、可解释性及与符号计算之间的融合都是前瞻性研究,其突破对自治区及我国基础研究水平提高和学科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本项目研究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穷维哈密顿系统及其算法应用”和内蒙古自治区应用数学中心的重要研究方向,不仅充分融合发挥团队在应用数学、语言符号处理与深度学习等基础研究优势,同时发挥蒙古文智能处理产品和在线服务产业化优势,将科研成果随时应用到产品,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